首页  >  微信世界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多项技术产品护航​“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发布时间:2021-04-29    【来源:航小科、二院、23所、25所、203所、206所】

4月29日11时23分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将中国空间站首舱

“天和核心舱”

发射成功

这是继2020年5月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

我国载人航天史上

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在任务发射前,专门组织召开载人航天任务动员部署会,向集团公司参研参试单位和参加任务人员作动员部署,并在任务发射期间赴文昌发射场,检查参研装备产品运行情况,慰问了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单位

在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

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

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上主动作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研制生产的

系列高性能、定制化产品

在发射任务中大显身手

助力任务圆满成功

其中,由二院多个单位研制生产的

测量雷达、声表产品、微波雷达、

晶体元器件及尿处理子系统

等多项配套技术产品

为“天和舱”成功发射

提供全程保障服务

一切为了平安“飞天”

中国航天科工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研制配套了多种地面测控设备,在火箭测试、转场和发射过程中为发射任务进行“健康监测”。

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期间,二院23所研制的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一直凝望注视着火箭的轨迹。雷达屏幕上微微跳动的一个光点,在空中已是千里之外。这是专门承担运载火箭发射上升段相关测量任务的雷达,能为指控中心实时提供火箭距离、方位、俯仰等精确坐标信息和径向速度数据,一旦飞行出现偏移轨道的状况,即刻就能发现,就像两双锐利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紧盯火箭的飞行。因不受雨雪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在火箭飞行观测的初始阶段,测量雷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部“功勋”雷达,已先后圆满完成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首飞等数次飞行任务。

图为二院23所测量雷达

在此次任务中,二院23所研发的声表滤波器和扼流圈为飞行器的传输系统、通信分系统等关键部位提供通信保障服务。航天器发射中一旦有了信号干扰,地面接收到的内容就像接听串了线的电话,难以分辨准确信息。声表滤波器能有效滤除不同飞行阶段的各种干扰信号,保障通信清晰传回地面。扼流圈则用于抑制设备电路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电流突变,提升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保障设备可靠性。

图为正在生产中的二院23所声表面波器件

为了滤除无用的信号干扰,确保探测器与地面中心的信号畅通,每一个合格的高可靠性声表面波器件,都需在高倍显微镜下“过关斩将”,最细线条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数百分之一,还需在超净间加工、清洗。

天和核心舱到达预定轨道后必须“摆正姿态”,这正是航天科工研发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和IF转换电路这对“王牌CP”的拿手好戏。

小器件,大作用

守护空间站“心脏”

二院203所为此次发射提供了数百只晶体元器件产品,将为中国空间站打造可靠“心脏”,有力保障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晶体元器件通常被称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它可以产生电子设备中的频率信号。这些产品具有高可靠、小尺寸、优指标、低老化、长寿命等优良特性,为通讯、导航和控制系统等提供时间频率基准。

键合强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图为二院203所技术人员正在对晶体元器件进行加工关键工序——芯片键合

此次配套的晶体元器件产品,各个“身经百战”,有着在各类型号任务中成功飞行的经历。特别是随着空间站性能的逐步提升,更新换代的更高频率、更优性能指标的产品也配套在空间站中,例如,某型差分晶振,应用于舱内某载荷中,可以输出更低抖动,更优稳定度的高频信号,助力空间站内部信号的高速传输和处理。

航天科工研制的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系列产品可谓发射任务的“守护者联盟”。可以说,每一个看似“平凡”的产品都是航天品质的代表,都在发挥着不平凡的重要作用。

一系列新型“黑科技”

产品搭载核心舱升空

本次发射任务,搭载了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和206所研制的尿处理子系统及电解水净化器等核心产品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将在后续空间站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一代微波雷达作为中远距离的测量手段,将为空间站建设“穿针引线”,在交会对接过程中为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提供精确测距、测速、测角信息及通信数据,实现远距离捕获、稳定跟踪、精准导引。

尿处理子系统及电解水净化器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载人空间站任务实现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标志性关键产品,堪称星辰之上的中国超级“净化器”,对于实现空间站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