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当年从事科研的工具”,退休专家杨老师从布袋中拿出一个锈迹斑驳的计算尺,“它是这样使用的……”。
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聊吧”中,几名党员正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老一辈航天人在航天事业初创时期白手起家的故事。
这是该室党支部 “三人行”党群建设活动的一个片段。
近一年来,该室党支部以“三人行”小组为基本活动单元,通过组织开展“聊吧”“自由谈”“微感悟”共享等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三人行”党建活动,实现张奕群研究室集体全覆盖,激发了党员新活力,达到了“党群交融、相互促进、积极向上”的效果,大家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征集到的普通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党小组的民主评议建议数目比去年翻了一番,提高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与工作幸福感,使党建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型号 跨专业 激发支部组织活力
该室党支部现有66名党员,4名积极分子,分为3个党小组。
过去,该室的党小组划分以工程组为基础、支委交叉指导的方式组织构建,使得党小组按专业、型号管理的痕迹较重,不同党小组人员构成差异显著,专业、型号之间人才发展不平衡,进而影响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此外,由于没有将该室群众有针对性地纳入党建活动,因此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多局限于工程组内部,不利于群众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薄弱环节,该室党支部打破专业“壁垒”,将每个工程组的党员重新分配到三个新的党小组,构建专业与研制领域全覆盖、老中青人数相当的党小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了促进党员与群众的共同进步,加强支委班子对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该室党支部针对29名群众,创立了29个“三人行”党群小组。每个“三人行”党群小组由2名党员和1名群众组成,每个小组设联系员1名。通过工程组、型号团队与“三人行”党群小组的不同交叉,该室党支部形成了高效有力的反馈机制,提高了支部工作效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以此为契机,该室党支部深度挖掘党员与群众潜力,激发群众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政策,形成了充满正能量的组织生活氛围。
勤学习 促党性 创立党建新载体
以“三人行”党群小组为基础活动单元,该室党支部在凝聚党员力量的同时,极大地团结了该室群众力量。“三人行”党群小组,“麻雀”虽小,能量却大。
通过灵活机动地开展自由讨论活动、“微感悟”共享,利用微信新媒体、云雀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党群小组联系员能及时发现思想进步、追求上进的群众,党小组长通过定期与联系员交流了解群众动态,进而形成党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长、联系员共同帮助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工作机制。
该室群众职工韩少君就是在“三人行”党群小组成员王大海与张杰的热忱帮助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向党小组反馈了希望早日入党的心愿。
以“三人行”党群小组为基础活动单元,该室党支部组织生活效率更高,成果更丰硕。
近日,在该室党支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之前,“三人行”党群小组率先开展灵活多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职工餐厅、交流间、52°咖啡厅、实验室等都成为“三人行”党群小组的活动阵地。
石凯宇“三人行”党群小组在午餐时间相约二食堂,在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中,边联络感情边交流对小组成员的建议以及对党支部、党小组活动的建议。他们一路溜达着,偶尔的自黑不时引起一阵阵欢声笑语,轻松愉快的气氛打开了心门,开诚布公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让双评活动成为了大家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而柳立坤“三人行”党群小组则相聚交流间,来一杯52°咖啡,边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边讨论学习感悟,边剖析自己的不足,不知不觉间加深了对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作用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的进步空间。在党小组民主评议党员时,各位党员直接在“三人行”党群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发言,省去了不必要的扭捏与客套,避免了形式主义,提高了民主评议效率。
共成长 出效益 提高员工幸福感
“三人行”党群小组依托党建,综合考虑了不同专业、不同型号、不同年龄段差异,对该室党员同志及群众进行了全覆盖。将党建工作、型号研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导师带徒之外,开启了双向沟通新模式,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展开了新的合作机制。在帮助解决职工生活难题的同时,“三人行”党群小组为型号攻坚克难、提升合作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大提高了大家工作的幸福感。
以“三人行”党群小组为基础活动单元,该室党支部还设立了“聊吧”,以此“小阵地”,创建“大舞台”,架起沟通桥梁。
有的“三人行”小组邀请退休老员工来讲述二部历史、分享航天传统,有的小组邀请项目带头人聊一聊型号团队故事,有的小组则在“聊吧”开展活动策划与技术讨论。支部的集体力量是鲜活强大的。“三人行”党群活动不仅完善了室里专业队伍的体系建设,更是成为组员的强大后盾,加快了型号团队成长步伐,实现携手共进。
如果说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细胞”,那么“三人行”党群小组则是增加党支部党建工作活力的“活性酶”。立足支部实际,“三人行”党群小组团结群众力量,融合不同专业,凝聚不同年龄段职工,以灵活机动的组织方式大大激发了支部活力,创立了党建新载体,以集体的力量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今后,我们党支部将加大对“三人行”党群小组联系人的指导,促进活动常态化、小组成员流动化,提高党小组活动规范化,倡导聊吧沟通群众化,从而深化群众监督,勠力同心、大力协同,谱写支部工作新篇章。”该室党支部书记房秀莲表示。(鄢镕易 李冠礁)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