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提出的“1+4”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质量制胜战略、人才强企战略、数字航天战略),从创新、质量、人才、数字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为航天企业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创新是航天事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人才是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力量之源,数字化是航天事业转型升级的不二法宝,但离开质量,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航天质量是政治、是生命、是效益,是航天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在3.22航天质量日之际,“质量制胜”必须C位出道,雄居咱航天领域的热搜榜Top1。
二部张奕群研究室作为二院先进防御制导控制系统总体研究室,致力于打造产品“最强大脑”。在日常工作中,紧密围绕科研生产中心任务,从质量文化、管理体系、过程管控、基础能力四个方面联合发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质量制胜战略”落到实处。
创新研究室质量宣贯形式,营造浓厚质量文化氛围
航天质量文化是质量之魂,如何将质量文化建设常态化、全员化、趣味化是建设关键。
在张奕群研究室设计师工位的醒目位置,摆着一个“四个两”拼图,“每天动动手,质量方针心中留”,通过趣味小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将质量意识内化到设计师心中。
张奕群研究室引进国际上流行的“萃思”(萃取思维火花)方法,发动全员搜集、整理164个经典质量问题,编写小微案例形成《控制系统质量启示录》,在部门中引起广泛的学习和讨论。
借助“思维导图”设计方法,张奕群研究室创造性的将设计师日常工作中涉及的标准化基本知识、技术文件等资料分门别类再梳理,形成“口袋书”,方便设计师随用随学。
此外,通过建立“每周一课”“每人一课”制度,组织各种“小而精”的质量培训和在线测试活动,评选进场质量之星、设置青年质量助理岗位、开展QC小组交流等多种特色活动,在全室形成人人讲质量的良好氛围。
打造外协产品异地验收平台,支撑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提高运行效率是航天系统设计师和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难点。
新冠疫情催生很多“线上”业务,张奕群研究室集中信息化团队中坚力量,在疫情初期集智攻关,打造“外协产品异地验收软件平台”,通过远程协同方式服务于典型整机外协产品管控与验收工作。该平台集合“产品履历创建与丰富”“产品研制过程质量管控”“验收前完备性评估”“正式验收检查”“验收总结生成”五大功能模块,作为二部“产品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揽过程数据、生产进度、质量把控等环节,连接设计师、质量管理部门、外协供方,实现了“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质量管理理念。
产品控制系统自动化设计平台,助力设计质量过程有效管控
控制系统被誉为“产品的大脑”,结构复杂,集成度高,是决定产品性能和试验成败的关键。
当前,项目研制面临研制周期缩短,进度与质量并重的新挑战,传统的稳定控制系统设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高效率、低成本、多任务、快节奏”的发展需求,研究室基于MBSE系统工程思想自主开发的“产品稳定控制系统自动化设计与验证平台”,完成了从方案论证、参数设计、仿真验证到设计报告生成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设计,实现“以需求引领设计、用模型驱动研发、靠仿真减少试验”的设计理念,重塑了控制系统设计流程,提升了系统兼容性和适应性,最终打破以往项目研制“各自为战”的封闭局面,形成一套适用于所有主流项目控制系统的高质量全流程设计工具。如今依托二院自主研发的云雀平台,以APP形式面向全院在线发布,实现了从“本地”到“云上”,从“为我所用”到“服务大众”的飞跃。
推进“一本模型一套软件”,奠定质量基础能力基石
质量基础能力建设为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根本保障,应常抓不懈。传统的制导控制系统研发工作围绕飞控模型设计、飞控软件研发和半实物仿真试验开展,采用串行方式,需跨专业、跨室协同。由于跨部门研制未能形成统一设计规范和准则,各专业闭门造车,导致原本可以通用的算法催生出多套模型、多个软件版本,不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增加上下游沟通难度。
张奕群研究室作为二部牵头和试点单位,针对当前项目协同发展和资源协同的痛点和难点,以“文档数据模型通用化、研发流程规范化轻量化、设计手段自动化智能化”为建设目标,率先联合相关专业室开展“一本模型、一套软件”研究工作。研究室针对当前短板弱项,优化分工模式和设计流程,构建跨部门可用的标准模型库、编制统一的模型设计规范,按照大功能整合模型,消减碎片化建模。同时积极打造基于MBSE的软件建模与代码开发数字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串行设计和重复性投入,进一步释放资源。目前研究室已经完成导航系统“一本模型”设计工作,“一套软件”研制正在稳步开展,致力于为流程减负、为产品减负、为设计师“减负”目标。
“1+4发展战略”中“质量制胜发展战略”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张奕群研究室将牢记使命,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踏实担当质量责任,继续深入践行“质量制胜战略”,锐意进取,加强航天精品工程建设,助力装备跨越发展。(卢扬)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