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气原因,您的航班取消……”急于出行的旅客收到消息后难免心中一紧,进入汛期,飞机平安准点起降着实不容易。
风、雷、雨、云,地球循环的一呼一吸都会影响此刻头顶的天空,飞机对于安全起降的特殊要求,使得机场对于天气变化更为敏感,雷暴、低能见度、风切变、低云等天气类型都会影响飞机正常起降。
如何帮助机场,精准描绘出风的形状、捕捉到雷电的踪迹?
据23所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川介绍,机场要求对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能见度、云底高等信息进行实时观测,同时针对高空区域的风场、云、降水也要进行观测。
“在汛期,当机场即将出现或已经发生极端天气时,航天新气象的多种产品将在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杨川介绍,利用机场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雷达、激光测风雷达、X波段全固态双偏振天气雷达,可以发挥不同频率电磁波的探测优势;机场风切变监测预警系统和机场云雾监测预警系统2个系统级产品,分别针对起降过程中容易遭遇的低空风切变和低云、低能见度天气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服务。
飞机能不能起飞、何时起飞?
回答这个问题,机场要结合机场气象台提供的天气信息和极端天气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气象雷达实时监测机场周边天气和降水云团的运动过程,评估是否会影响飞行航路,并综合预报降水的强度和结束时间,最终形成气象预报结论,为机场运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指挥依据。
对标“监测精密”的气象探测要求,航天新气象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渔网一样,在不同高度把所有信息都打捞上来,获取整个风场的剖面数据信息。”航天新气象公司副总经理席建辉介绍,此前航天新气象参与了中国气象局“海燕计划”,完成了我国首次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的海洋综合观测试验,从近地面600米到据地90公里的临近空间,航天新气象都有相应的产品获取气象信息。
截至目前,航天新气象的多型气象产品已经累计为国内20个以上机场提供服务,并为南极科考、青藏高原科考、珠峰科考、运动赛事等重大活动提供产品保障。在巩固专业气象、航空气象等主要业务领域基础上,航天新气象公司为国内各省、市、县级气象局提供各类气象装备,其中城市生态气象站等产品已布局雄安新区,未来将接入“气象大脑”服务于智慧城市系统。
(文/胡蓝月)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