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定心丸
孙亮亮所负责的是部署在文昌发射场的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担负着火箭外弹道测量,为指控中心提供准确坐标信息,以便随时掌握火箭上升运行状态,为安控系统提供重要信息,为其他设备提供引导信息。
“我的主要任务是在发射前打消操作人员的疑虑,俗称‘吃定心丸’”,他开玩笑地总结自己的工作。
每次任务前,他作为技术负责人会对雷达的软件、硬件进行巡检,了解“健康”状况,并结合具体保障工作制定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具体的任务内容不同,预案也会有所调整”。
几经讨论形成的数页方案被分发到各个相关操作岗位,局部的小合练、系统的大合练,一次次练习,发射机、距离操作手等岗位将应急预案的操作烂熟于心,“集体的整体稳妥、整体意识,成就了我们设备屋外刷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八个字。”
2016年长征七号火箭首飞,孙亮亮第一次来文昌执行任务,6年,随着不同任务的更迭优化,应急预案的本子换了又换。“现场人员操作非常好,他们对各种状态的应对烂熟于心,天舟四号时,他们跟我说,你别来了,雷达很稳定,我们自己执行任务就够了。”
久久为功的遥望
从雷达的所在地可以看到发射场,火箭点火开始,设备进行跟踪测量。
随着保障次数的增多,雷达状态、操作流程,一切都变得驾轻就熟。“但每一次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天气,发射不同的火箭,背负不一样的“太空快递”。每次任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严格演算而最终确定,然后再编入跟踪捕获方案及现场应急处置预案里。
23所雷达自列装以来,以零失误圆满完成了长征7号首飞、长征5号首飞、嫦娥5号、天舟系列飞船、天问1号,天和核心舱等探月、探火和空间站相关试验任务。任务时,最让大家安心的一句话是,“雷达跟踪测量正常”。
晴天、雨天、台风天,海对面发射塔架相似的火光冲天,却在空中映出不同的光影。每一次遥望,内心有期待、有紧张,也有自豪。“我们年复一年在这里执行保障任务,就像一个螺丝钉,经过一次次发射,看着探月、探火、空间站工程的一步步建设,也见证着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向前发展,深刻体会到四个字,久久为功。” (文/陈佳佳)
【关闭】 【打印】 |